多国央行近期纷纷采取降息举措,以应对复杂的通胀前景、贸易不确定性和经济下行风险。这种宽松政策的力度和节奏,甚至超出了市场预期。
印度央行在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压力消退的背景下,大幅降息50个基点至5.5%,并意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3%,预计将释放2.5万亿卢比的流动性。此举旨在刺激经济增长,应对与日俱增的贸易紧张局势。
俄罗斯央行也出人意料地将关键利率下调100个基点至20%,这是其两年多来的首次降息。尽管通胀压力有所缓解,但国内需求增长仍远超商品和服务供应,俄罗斯央行仍将维持必要的紧缩货币政策以期在2026年实现4.0%的通胀目标。
欧洲中央银行继去年6月以来第八次降息,将三大关键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。欧洲央行认为,尽管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短期内可能抑制投资和出口,但实际收入增加和劳动力市场韧性将支撑家庭支出。行长拉加德表示,此举为实现中期通胀目标奠定了基础,但委员会成员指出,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对欧洲经济产生通缩影响,预计欧元区通胀率到2026年初可能接近1%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经合组织)的最新预测显示,G20整体通胀率正在显著下降,预计2025年将从2024年的6.2%降至3.6%。然而,部分地区正面临通缩压力。
瑞士正面临通缩风险。受强势瑞郎影响,其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下降0.1%,首次出现通货紧缩。分析师预计,瑞士央行在6月19日的会议上可能再次降息25个基点,甚至不排除将利率重新降至负值的可能性,以对抗瑞郎的持续升值。
在亚洲,印度尼西亚也陷入通缩困境,5月份CPI环比下降0.37%。面对贸易和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,许多分析人士认为,未来不少央行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。